首页 >> 拉链机械

国有企业多元投资改造的思考与实践电动冲床固原通讯模块钢绞线电炸炉Rra

2024-03-20 13:16:49 电炸炉    固原    

国有企业多元投资改造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潘晓东 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经过调研,依托出版系统整体合力,从市场需求和现实条件出发,从1998年初开始,策划了一场拆除围墙、资产重组、机制转换、技术改造,重振上海书刊印刷业雄风的重大改革。作为行业改革的主战场,在从1998年开始的三年时间里,原上海中华印刷厂经历了从国有独资进而由上海美术印刷厂参资改制成上海中华网关印刷有限公司(1998年),再向外转让55%股权,扩大投资规模形成多元投资结构的新中华公司(2000年)的三级跳。新中华公司的市场定位也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包装设计、印刷出版和制作业等六大都市型工业的指导思想,从历史上的综合性书刊印刷企业转变为以彩色印刷为主体,承制各类高档画册、书籍和包装装潢产品,能够承接海外印刷业务的彩色印务基地。 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始建于1912年初,其前身是中华书局上海印刷所,与商务印务馆上海印刷厂一起,是上海民族印刷工业的先驱。中华公司有着辉煌的过去:1988年由国家计委认定为首批对外承接印刷业务的企业,1990年经考核验收成为上海出版印刷系统内惟一一家国家二级企业,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出版署评为先进企业……但是,成功的过去已成为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刷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已无法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加之企业沉重的负担(近千名退休工人和200余名下岗工人及巨额的医疗费)使企业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更新改造。 从1984年到1997年,上海地区书刊印刷行业连续13年的滑坡,从1994年起的连续3年亏损,迫使国有印刷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大量高档印刷品的印刷南流迫使上海乃至各地印刷企业都要下决心搞技术改造。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上所讲的“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思路,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基于国企不可能像办外资或合资企业一样,丢掉包袱从头开始,而且也无从一下子筹措几千万资金去购买新设备,于是1998年中华印刷厂与上海美术印刷厂“联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经过竞聘组建中华公司制版中心与彩印中心。改制后的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其四色胶印机的拥有量从原有的7台增加到10台,成了上海地区彩色印刷能力最强的企业。改制当年的中华公司,彩色生产能力的规模优势得到明显发挥,公司的彩印实物产量从1997年的43万对开色令,达到1998年的66万对开色令,1999年又更进一层,达到96万对开色令。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印刷水准,近几年里,中华公司又贷款6000万余元,先后引进了许多先进设备。这些设备的引进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彩印生产能力和图书制作档次,但巨额贷款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急增。为了进一步扩大资本金,争取市场,促进转制,2000年在市委宣传部的协调下,中华公司将注册资本金从原来的4000万增加到1.2亿,从原有的本行业内的二个法人投资主体变为跨行业的五个投资主体,其中,印刷集团公司占45%的股份,其他四个投资主体占55%的股份。多元投资的到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5月末的74.04%降至目前的39.92%。为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按多元投资主体进行企业改造有助于政企分开,形成名符其实的法人治理体制。1998年中华印刷厂在转制为有限公司后,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力求按规范运作,但实质上实施指挥权的还是上级公司。虽然每一个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好,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做法在工作中仍经常发生。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投资后,为了维护各个投资主体的利益,行政干预会大大减少,有最大权力的是阳光板股东会议或代表股东单位的董事会,总经理以对国家法律负责、对董事会负责为己任启东,可以在董事会赋予的职权范围里施展自己的才能。 第三,按多元投资主体进行运作还有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经营者的第一目标。实行多元投资以后,董事们关心的问题,就是投资回报,就是企业的经营实绩。这就迫使经营者去开拓经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努力工作。 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就中华公司而言,在启动这场改革以后的三年里比较好地处理了以下五层关系,保证了改革方案的层层推进。 第一,处理好转制与稳定的关系。 资产重组、转换机制说到底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这部分职工与那部分职工之间的利益调整,不可能没有矛盾。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大刀阔斧,坚决推进,也要根据职工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让改革有一个稳定的基础。中华公司在这三年的改革中十分注意处理好这层关系。 1998年中华厂从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有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规划,将书刊印刷设备转移至上海商务印刷厂,143人的书刊分厂仅有38人跟随机器到商务厂上班,工人在听到消息后,一时接受不了,造成一天半时间的停工。企业领导面对职工的波动,挺身而出,讲清道理,同时,拿出切合实际的员工下岗分流方案,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结果在车间干部的带领下,方案得到顺利推进。 在多元投资到位以后,为了让股东单位不背包袱,凸现优质资产的创效能力,上级决定主生产部门以外的人员全部剥离,利用剥余设备组建一个新企业,不仅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而且要挑起安置原公司全部富余人员和负责管理公司一千余名退休工人的。这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因为面对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自己却要被排斥在外,而且还要挑起历史留下的负担,这是何等的反差。但由于我们从1998年起相继把铜锌版制版、小胶印、材料供应等部门一一推下海,1999年又用剩余设备组建了一个彩印分厂,并扶植他们,经过一二年的考验离型纸,他们已经具有独立生存能力,这就为今年的最终剥离奠定了基础。公司还有意安排一位事业心、心强的副总经理去挑这副担子。并且新建企业可以以中华公司的名义承揽业务,这就为新公司的经营提供了便利。这些做法使企业职工的心态稳定,保证最终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第二,处理好调整与生产的关系。 改革是否成功相当程度体现在生产实绩与经济效益上。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1998年企业大幅度地推进改制,设备进出频繁,职工思想波动,司区全方位投入装修的不利条件下,我们紧紧抓住生产这个中心任务不放,结果公司实现销售比1997年增长32.4%,其中彩印销售比上年增长102%,实物产量达到66.3万对开色令,比上年净增50.7%,销售毛利增长62.76%。生产的增长鼓舞了职工对改革的信心,下岗工人也从中体会到改革的必要性,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为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自1998年来,企业加大了设备引进的力度,生产实绩与经济效益每年有明显变化,这就更坚定了职工对改革的信心。 为了保证生产,我们精心安排设备搬迁和装修工程的进度;加强对业务人员的考核,明确要求业务员既要多接业务,又要重视货款回笼;注重社会业务的拓展,不仅摆脱了生产受制于出版的情况,而且因为社会产品工价高于出版社工价,单位的彩印年平均工价有了上升。 第三,处理好下岗与再就业的关系。 国企改革的最大压力是富余人员的下岗与安置。到今年7月份止,全公司891名在编员工,下岗工人达318名,占全体在编员工的35.7%。几年来,我们一方面严格按照生产需要定岗定员,通过社会招聘与单位内竞聘录用员工,形成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又花相当精力,千方百计地去做好下岗工人的安置与再就业工作。开展这项工作的总原则是:以生产需要为唯一出发点,不养冗员,包括三产也要改“养人”为按照实大家脑海里都显现出各种服务画面际需要用人,以努力组织好生产和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一是制定企业内部政策,把一部分职工养起来。到今年7月底,这部分对象占在编职工总数的23.3%。二是从社会上和行业内积极物色岗位,让具有劳动能力的对象转岗生存。这几年我们推荐一部分对象参与东方书报亭和集团公司组建的流动售报摊的营业员工作。局属出版社为支持国企改革,在辞退了部分聘用的社会劳动力后,安排下岗印刷工人进单位承担起门卫、清洁工等工作。 第四,处理好改革与资金的关系。 改革要有资金作保障,再好的设想没有资金保障会寸步难行。为了完成中华印刷有限公司的改制工作,集团公司于1997年4月安排当时的中华印刷厂兼并了上海市印刷八厂。这场兼并既是鉴于印刷八厂的主营业务已经淘汰的因素,也是让“中华”接受八厂原厂房参建的房产。事实证明,经过商洽,在房产市场低迷的1997年以较理想的条件转让这块房产所获得的二千余万资金,对保证中华厂的改制至关重要,不仅解决了装修费用,也保证了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基本开支。 为了帮助改制以后的中华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在市政府的协助下,又获得了银行的鼎力支持,得到了数千万元的贷款。这笔资金的到位为99年购入精装联动机和高配置四色胶印机,2000年购入八色胶印轮转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对改变上海地区印后加工相对落后、彩色印刷满足不了商业印刷短周期大需求的状况解了燃眉之急。 第五,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对国有企业来说,引进硬件,加快技术改造力度是扭转落后的重要环节,但员工观念的转变更为重要。在国有企业不具备随时解聘后进员工权力的情况下,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工作压力感与外资企业比还有以北美为例差距。这几年,我们在引进硬件的同时,竭力转变员工观念,在不改变长期劳动合同关系的前提下,与职工每年签订一次上岗合同,淘汰落后。在职工中反复宣传“客户是上帝”的思想,强调“经营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经营转”的理念。积极推行ISO9002质量体系,强调产品质量的标准是客户的认可。把2000年定为企业的“培训年而当供电电压太低或在16VDC至18VDC时”,从岗位职责,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公关礼仪等四个方面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职工素质。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内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课题,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保证。 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近几年的改革是国有印刷企业改革的一个缩影。如果说我们的管理和质量不能尽快达到先进水平,我们的国有印刷企业,或者是淹没在大大小小的多种经济

北京装修监理
餐厅装修
精兴装饰
装修展厅北京装修公司
友情链接